当前位置:首页 > 云开平台app最新版本入口
云开平台app最新版本入口

兴趣班:300多位家长真金白银砸出来的经验教训

2024-04-28 19:02:21浏览次数:作者:云开平台app最新版本入口

  钢琴、围棋、编程、小主持人……多到眼花缭乱的兴趣班,到底怎么取舍? 选了或者不选,会不会后悔? 娃坚持不下去的,要别……

  各种各样的问题,还真不少, 咱们家长的时间、精力、金钱毕竟有限,总不能一个个去试错。

  那怎么办呢?跟身边有娃的亲属和朋友取取经呗! (我之前也分享过很多方法→戳这里查看 )

  上次我特地发出了一个征集,邀请云闺蜜们一起来交流自己给娃选兴趣班的心得。

  后来收到了好多好多的反馈!我都认真读完了,今天整理出来咱们一起看一看300多个云闺蜜用真金白银砸出来的兴趣班经验。

  先上个结论,这次参与征集的家庭里面,有一半孩子的兴趣班数量达到3个以上,每周花在兴趣班上的平均时间为5小时左右。

  在金钱投入上,每个家庭的预算不同,少的一年三四千,多了十万往上,大部分还是集中在1-3万的区间。

  大家给孩子报的兴趣班,大多分布在在艺术、体育、学科、思维(比如逻辑思维、编程、棋类等等)、和表达(比如口才、小主持人班)上,其中艺术类、体育类兴趣班是最多的:

  虽说在报班支出上,每个家庭都不一样,丰俭由人。但总结下来,一个公认大原则就是:

  一定要结合自己家真实的情况,不做超出预算的选择。简单来说,就是这一个钱即便白扔了也不会引发家庭矛盾。

  投入多少没固定的标准,但怎么把钱花到“刀刃”上,每个家长心中都有“一杆秤”。

  这也是我经常说的,在报班前,一定要先调整好自己的期望值,提前想清楚可能会面对的结果,是否都可接受。比如:

  家 长要明确报班的目的,当然不建议太功利,但是万一像我们有硬性 需求的,那就一定要找能处理问题的机构。所以前期还是要多看 多试,绝对不能冲动消费。

  孩子的喜好会随年纪、环境变化,不定性很高,所以父母要先理清自己对这件事的态度,对孩子的兴趣怎么看,有咋样的要求,期望,可接受的度。

  出现偏差主要是父母承担(6岁以下的孩子),大一点的可以用签署协议的方式,加深孩子在选择上的自主性,父母可以引导,但要知道,引导过程中实际是输出自己的观念,孩子不一定要认同。

  兴趣班只是兴趣,有可能发展成爱好,就图个开心和孩子有成就感就好,绝对不能把自己的爱好当成孩子的爱好。我觉得你报班之前的预期降低到最小,后面坚持的可能性更大。

  一开始想广范试试,报了6个班,孩子不管学什么都认真,都想做好,倒是班太多,不能集中精力主攻某一个,经常不能按时打卡,2年级文化课有点作业后,更是感觉时间不够用,应接不暇。

  所以别贪多,时间没办法保证,效果就没办法保证,孩子还得有点自由支配的时间,睡眠阅读看世界也很重要。

  一开始想清楚这个兴趣班要学到什么程度,学到这个程度需要坚持多久,每天花多长时间,家长和孩子能否坚持。都考虑清楚再决定试水。毕竟大部分孩子还是走国内应试文化课,所以1-2个足矣,因为想要学得精,那肯定是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的。

  我们当初选择平衡车机构就是因为看中他们的师资力量,而选了远的那家,但几年下来发现,运动类兴趣班需要经常训练才有效果,我们只可以周末强化去两节课真没效果,时间成本太大,产出效能低。所以兴趣班最理想是近,节省很多时间!

  当然,也不是把娃扔进兴趣班,就万事大吉了,任何一个兴趣、技能的培养,不能离开课外的练习和父母的引导。

  所以给娃报兴趣班之前也要想一想,自己是不是能够持续给孩子提供这样的学习环境。

  建议就是不管报什么班,孩子的进步有一半是在于上课以外的重复练习,氛围的营造。

  报钢琴的,至少家里人是爱听音乐的,平时自己也得练琴,报游泳的,除了一周一两次课,最好再增加游泳馆每周两三次练习。报平衡车的,每天体能和核心练习不能停,报英语的,在中势的环境下一周一两次英语机构课真的是被割韭菜,课外多多做输入吧。

  不是报课丢给老师就完事了。去机构报课并不是完全取代父母本该做的事情,而是教会我们如何更好辅助她成长(学习)。

  比如报英语课、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语言需要积累和环境,需要在家多听多看,学到某些特定的程度以后要每天坚持开口打卡。以及家长的辅助工作也是要讲究方法、技巧的。

  不要做甩手掌柜,兴趣班初期跟着孩子学一学,会更能体会到学习的不易,对孩子多一份宽容,进而给孩子更多一点的时间对它产生兴趣。

  前期试听课多尝试,除了看娃自己喜不喜欢,最主要是判断这个机构或者老师到底有没有用心在教,如果一节课试不出来,宁可先买价格高一些的短期课。

  经常游走于各种兴趣班机构,原因是我自己也很好奇,我很热衷于在这些兴趣班当中找到关于儿童发展的一些共通之处和规律,这对我自己在育儿过程中有很大帮助,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偷师。

  一岁左右我几乎把自家附近能试的早教都试了一圈(免费试课,只要够坚定不被忽悠立马报班,好几个月早教免费上)

  家长先做功课,从各个渠道了解各个机构的理念、课程设置、上课时间、费用、师资等等信息,综合评估之后,选择两个左右进行试听和评价。

  现在很多机构为吸引孩子,试听课都做得特别华丽,跟正式课多少都会有差距,频繁试课,不仅太过奔波,也不利于做判断。

  征集里几乎都在提醒,“不要买大课包”,因为一旦购买,不仅增加了后续更换课程或退费的难度,万一机构跑路了,被套牢的,也是买大课包的家长。

  当然,省钱的方法也是有的,分享几个云闺蜜的购课“小心机”给大家做个参考:

  多试课就对了,特别是那种机构搞活动,几百元就有4,5节或者6、7节课的那种,不要嫌麻烦,这些活动可以帮咱们筛选掉一兴趣班。

  兴趣班难免会有娃坚持不下放弃的,确定想报课之前,我们会先打听下有没有家长要转让。

  比如机构认识的家长、本地亲子群、社区群、还有咸鱼都可以找一找,转让不一定会有,有就划算很多,顺便也可以侧面了解下,比如同一个机构,转让的人很多,那可能就有问题。

  幼儿园的试错成本比外面的班费用低,且每天晚一个小时去接娃,老母亲好快乐!

  如果学校有课后课,可以多报,一般比去机构便宜,还省妈,不用带着东奔西跑,不要纠结师资,幼儿园阶段娃的爱好是主导,老师好点差点教幼儿园的孩子一般都没问题,而且幼儿园一般都是一报一学期(半年)娃不喜欢了也好调头,下学期选别的。

  ——兴趣是“试”出来的,学龄前时间成本最低,可带娃多多尝试。前期试“对”了,上小学才可以轻装上路。

  如果是3岁前的孩子,我觉得可以多尝试。3岁以后家长还要整体有规划,真按小朋友的心性很难,她们有时候喜欢有时候不喜欢。

  学前阶段可以借鉴娃的兴趣适当广撒网,一年级后慢慢收紧,留下娃最想学的和对上学有帮助的。

  多尝试,孩子明确多次不喜欢,且不是硬技能,可以不去。但是什么也不试,孩子都不清楚自己喜欢不喜欢。如果条件允许,就多报,然后慢慢淘汰,剩余的就坚持下去。

  然后根据接送条件上遍了周围的试听课,最后定下来一定会坚持的课程,后期再根据孩子自己兴趣做调整。

  广撒网不需要撒太大, 我是分艺术类,体育类两类去撒小网尝试,根据距离,孩子的喜好来选择课程。

  尽快让孩子在小学低年级之前在完成兴趣技能打捞,确定后集中火力投资源,而不是长期分散投资,集中下来,一个娃能坚持2个兴趣班已经非常好了,高年级保持就行。

  也有朋友认为,不要到兴趣班里去“发现兴趣”,而是在生活中多丰富体验,观察到孩子是否有需求有兴趣。

  抛开家长自己的顾虑和期待,一定一定清楚地识别出孩子是不是真的有这个需求。

  这个需求是指,现有的资源已经满足不了他,需要额外补充,并不一定是说孩子直接说我想学什么什么。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他们并不能明确区分某一个兴趣班到底是不是他们想要的,是不是真的适合他们的。

  会让他对感兴趣的课去试听,但是我们也有大体规划,比如运动类选一个,艺术类选一个,知识类选一个这样,具体选哪个看孩子自己的意愿,如果对某一类特殊偏爱,可以给他报多个。

  第二个则是实用性,譬如画画,涉及面较广,什么观察力,想象力,色彩敏感度,专注力等等都会有帮助,还能在上学以后自己独立完成学校的黑板报等。

  第三个就是孩子的短板,像我家就是运动偏弱,让她去上体能课就是为了让她不害怕体能运动,甚至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喜欢上运动。

  最后就是看孩子试课的反应。报课的时候就没有盲目的选择,是做好了学到小学的准备,当然也会根据孩子的需求变化做一些调整。

  当初做选择的时候就做好了沉没成本的准备,也明确了这些都是锦上添花而不是走专业路线,所以未来如果和学业冲突或者孩子非常坚定地不去,我们也不会难受。

  我和孩子爸爸觉得,有的天赋型的兴趣爱好,比如画画,就算孩子没有所谓的天赋,只要是娃爱好的,就能在以后的更枯燥的学习中解压,也很支持!

  兴趣班这东西,千金难买娃的热爱,娃喜欢游泳,我已经给她续了特训班,准备一直游到超龄为止。

  孩子表现出兴趣都会去试一下,距离和价格合适会报班。因为年龄小在哪不是玩呢,总比在家看电视好。

  我们初衷只是为了找个地方玩,包括现在也是,没有啥目的性,就是呆在家里或者带出玩太累了而已......让娃去上兴趣班,我可以刷手机休息一下。完全不后悔啊,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学会什么,主要是为了打发她的时间,这些课都是我的救命恩人。

  给麻麻们提个建议,运动类的尽量选择爸爸们喜欢,同时麻麻本身不怎么擅长的,比如爸爸喜欢打篮球就选篮球,爸爸喜欢踢足球的就选足球,这样以后就可以让爸爸带着一起去运动了。

  精挑细选给娃报的兴趣班,上了一段时间,孩子不想学了,每次都有各种原因不能坚持,这太常见了!

  技能类必须有的,孩子想放弃也要推一推,过了难点,孩子自己就愿意学了,因为可以获得成就感。比如书法,我们家现在每天必写,还给自己点评,写的好很高兴。所以,自驱力这个东西,居然也靠大人推一推。

  孩子对兴趣班再有兴趣,也只是一段时间,不可能一直有热情。当热情不再,孩子就容易放弃。这个时候就是考验家长。家长自己心态好不能崩。

  然后要做孩子和家里人的工作。尽力去推动孩子继续学习。度过了这个时期,一般孩子又能坚持学习。不能度过的话,就要果断停止,放弃学习,避免内耗。

  遇到瓶颈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我觉得”,而是多观察孩子,找找背后的原因。

  一定要客观,尽可能多观察孩子,并和孩子做全面的沟通。像我家学中国舞,一开始是她自己最喜欢,学了一学期以后一直说不想学,沟通了很多次才明白,是不想放学后在学校里面学,想要妈妈准时接放学,然后再让妈妈送到舞蹈机构,在那里陪着她跳舞。

  明白问题以后陪着她去了几家舞蹈机构,选了现在的老师,并和她约定,以一年为限,一年里面认真学习,满一年以后如果真的一点不喜欢,那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不学。孩子学了半年以后让我给她再报课,说还想学。

  遇到瓶颈的时候要别,这需要智慧地去处理,跟孩子深谈,让孩子把困难列出来并写下来,再写出应对措施;尝试和老师沟通,调整难度及预期目标,帮助孩子度过这个瓶颈期。

  真的想放弃,会尊重,既然是兴趣,短暂的放弃是为越来越好的学习。(学业不会这么看)

  主体是孩子,尊重她的意见,把放弃的原因搞清楚,放弃后的影响说清楚,再做决定。

  体适能班是我最舍不得放弃的,娃的大运动比较落后,但他很享受体适能班的各种训练,每次看到他在课上欢快地奔跑,认真投入地完成每一个动作,我就倍感欣慰。

  一段时间坚持下来,娃的肢体协调性灵活性、肺活量、身体柔韧性等等都有所提升,这让我觉得钱花得值,值得长期投资!

  娃从小体质不好,运动项目,篮球和舞蹈,我都是当成体育课给孩子上的,如果有更好的选择也会考虑。

  一项体育坚持下来,能成为兴趣最好,不能成为兴趣,那至少有一项学习之外可拿来放松的习惯,哪怕跑步、骑单车也行。

  攀岩不舍得放弃 一是运动项目中算安全的一个;二是锻炼到大部分肌肉,平衡能力得到发展;三是磨练了意志,养成了坚持的好习惯。

  最不舍得放弃的,应该就是舞蹈吧。主要是孩子特别愿意,在学习舞蹈的这两年里,基本上没请过假,都坚持过来了。而且女儿每次上课都特别积极,在家还会主动要求练习基本功。

  另外,舞蹈有很多在舞台展示的机会,大幅度的提升了孩子的自信心。而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负责的老师,舞蹈学习的阶梯难度设置得也很合理,这也让孩子在遇到有一定困难的基本功时,学会了不放弃,坚持练习,在学的过程中,主动接受困难,克服困难。这一点是我和先生特别欣慰的。

  画画是不愿意放弃的。首先是娃兴趣在,她愿意主动学,学完后还会模仿老师上课的过程,自己当小老师带身边的人画。画画也让娃更加专注,静下来心来完成一幅作品,这一点挺难得。

  芭蕾最初一直是我觉得没能学出太多名堂的一门兴趣,曾想征求孩子的意见是否不再续费,但最后发现虽然孩子资质平平但兴趣却很大,而且原本是一个很容易怯场的小朋友,经过几次群舞表演竟然越来越有自信。

  钢琴目前也依然兴致很高,虽然曲目越来越难,但却慢慢懂得迎难而上,且不需要太多督促,能够主动练琴。

  随着收入减少可以降级,比如从一对一降为大课,或者减少频次,但不能放弃。比如。英语,收入降低,我能自己教,但绝不能放弃,长期的投入,一生有用。

  我是一个单亲妈妈,自己打拼养娃,棒球和编程是我及即使收入下降生活很难也会让孩子坚持的。

  因为我觉得棒球是一项综合运动,既可以健身又可以让孩子有全局策略,还是户外运动,每天接触阳光的时间是充足的,对视力非常好。

  而编程可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整体思维能力,也是一个在未来必备的技能。特别是对男孩子来说,这两个兴趣班我会坚持让孩子上。

  每个家庭的答案都不太一样。看别人的故事,悟对自己有用的道理,希望这些300份家庭的经验,对正在困惑的你能够有所帮助。

  你们国庆过得如何?本来照例想在这里和你们叨叨叨一下,结果发现今年国庆的照片实在太多了,于是今天推送的二条报了个流水账~

  • 产品安全性

  • 制造本土化

  • 设计积累性

  • 经验丰富性

  • 商品保值性

  • 专卖体系化